饲料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变化分析
导读
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易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的养分利用率更高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研究报道,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善饲料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营养消化率,从而促进动物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本试验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探讨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全价配合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发酵全价配合饲料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酵菌种:乳酸菌(Lactobacillus),酵母菌(Yeast),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发酵基质:玉米- 豆粕型基础日粮,日粮配方设计参照NRC(1998)生长猪标准配制,日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将发酵菌种与发酵基质混合,加水调节至水分含量为45%,搅拌均匀,装入塑料桶(20 kg),密封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 ~ 35 ℃。每个处理8 个重复,0 h 开始, 每12 h 取样检测pH、还原糖和干物质(每个重复3 个平行),连续测定8 次。
1.3 样品检测
1)pH : 按照AACC(2000)的方法,称取10 g 发酵样品,放入三角瓶中,加入90 mL 蒸馏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0 min, 静置10 min 后用pH 计测定。重复3 次取平均值。
2)还原糖(reducing sugar):采用3,5- 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
3) 干物质(dry matter,DM):按照GB/T 6435-2014 检测饲料中水分,计算干物质(DM)。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AS 9.2 的ANOVA进行方差分析,Duncan 氏法进行多重比较;P <0.05 为差异显著,P <0.01 为差异极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pH 的变化
接种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全价料,饲料的pH 变化规律如图1 所示,可以看出,饲料pH 逐渐降低,随着发酵的进行渐缓,并且在发酵72 h后pH 的降低差异不显著(P >0.05)。由表3 分析可知,微生物发酵72 h后,饲料pH 显著降低(P <0.01),降低了约41.1%(图2)。
2.2 饲料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全价饲料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规律如图3 所示,发酵初期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但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这种提高速率逐渐降低(P >0.05)。由表3 可知,72 h 后,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 <0.01),比发酵前提高4.03倍(图4)。
2.3 饲料发酵前后干物质比较
从表3 和图5 中可以看出,发酵过程中饲料的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在72 h 后显著降低6.2%(P <0.01,图6)综上所述,配合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饲料pH,降低干物质,增加饲料还原糖。
3讨论
微生物发酵饲料能产生其特有的酸香味,刺激动物的食欲,提高适口性;此外经过微生物发酵的饲料能产生大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维持肠道的健康环境。pH 的降低与酸含量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能够反映饲料发酵后的酸含量水平。研究发现,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可以调控代谢产物的变化,酵母菌能够通过与乳酸菌的共生作用刺激乳酸菌活动;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活动能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创造厌氧条件,促进乳酸菌的繁殖。混菌发酵能充分利用彼此间的协同性、互补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全价配合饲料接种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降低饲料pH(P <0.01),可能是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利用营养物质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同时酵母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作用创造厌氧条件,促进乳酸菌的繁殖与代谢,降低饲料pH。发酵72 h,饲料还原糖含量显著提高4.03 倍,干物质明显降低(P <0.01)。这主要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淀粉酶等,能够有效降解发酵基质中的纤维素、淀粉为单糖,使与氨基酸结合的还原糖得到释放,提高还原糖含量。同时,微生物需要消耗营养物质用于维持自身的生长繁殖,部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降低干物质含量。
4结论
微生物发酵全价配合饲料,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饲料pH,提高还原糖含量,提升饲料营养价值。
相关链接:
专业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青贮饲料发酵剂——加强型EM青贮饲料发酵剂
- 上一篇:现代生态养殖中“微生物+”是什么意思? [2017-02-18]
- 下一篇:关于益生菌与人的18个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