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集中处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成本高、效率低、环境污染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推广的“一场一策”模式,即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粪污资源化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详细探讨“一场一策”模式的优势,并以实际案例分析其在整县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中的应用效果。
“一场一策”模式概述
“一场一策”模式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和灵活性。它强调根据每个养殖场的规模、地理位置、养殖种类、现有设施等因素,制定出最适合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方案。这种模式与传统的集中处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成本效益:减少了不必要的设施投资和运行成本。
环境友好:减少了粪污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资源最大化:提高了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率。
操作简便:简化了粪污处理流程,易于实施和监管。
集中处理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集中处理模式,通常是将各养殖场的粪污集中收集后,统一进行处理。这种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高成本: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收集和处理设施。
效率低下:粪污长距离运输导致处理时间延长。
环境污染: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资源浪费:统一处理可能导致资源化利用率不高。
“一场一策”模式的实际应用
源头减量
源头减量是“一场一策”模式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改进养殖场的饮水系统、减少冲洗水量、实施雨污分流等措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粪污的产生量。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粪污处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种,可以加速粪污的发酵过程,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液态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
全量还田
全量还田是指将养殖场产生的全部粪污资源化后,用于农田施肥。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粪污的环境影响,还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循环利用。
就近消纳
“一场一策”模式鼓励养殖场将处理后的粪污就近用于周边农田,减少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提高了资源化效率。
案例分析
案例一: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兴产业园猪场
该猪场通过饮水器改造、微生物发酵处理和储液池建设,实现了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微生物发酵,猪粪尿水转化为液态有机肥,用于养殖场周边的果园,形成了生态循环。
案例二:玉林市福绵区印象大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该公司通过在集污池中加入微生物菌种,将沼液处理后用于果园灌溉,解决了沼液无法处理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果园的产量。
案例三:多个存栏6千以上的猪场
通过源头减量改造和微生物发酵,这些猪场仅使用两个交替使用的储液池,就解决了粪污处理问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资源化利用。
案例四:塑料桶解决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武鸣区等地的中小猪场,通过在粪水中滴入菌种,快速发酵成为液态有机肥,解决了粪水无法浇灌农作物的问题。
案例五:一台铲车解决养殖场的有机肥发酵问题
对于每天产生几吨猪粪的养殖场,通过增加一台铲车进行循环发酵操作,无需额外设施投入,即可解决有机肥发酵问题。
综上所述,“一场一策”模式以其个性化、灵活性和高效性,在整县推进养殖粪污资源化中显示出明显优势。通过源头减量、微生物技术应用、全量还田和就近消纳等措施,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化利用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养殖业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未来,应进一步推广“一场一策”模式,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