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建设
乱扔乱弃病死畜禽不仅容易引起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也容易污染空气和环境、甚至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2013年3月,新闻媒体对上海黄浦江松江段及上游水域漂浮死猪事件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后,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病死畜禽乱扔乱弃问题的治理工作,一年多来,本市通过深入排查走访了解,对出现病死畜禽乱扔乱弃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乱扔乱弃病死畜禽现象的发生。
1 存在的原因
1.1 养殖场(户)对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认识不足
养殖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年龄也相对偏大,思想认识相对保守与落后,一是认为养猪不需要技术,如果让别人知道自家养的猪死了,感觉自己没面子、没能力,往往会偷偷扔掉;二是认为猪病死后放在自家猪圈可能会传染给他猪,应尽早扔掉。他们没考虑到乱扔病死猪造成疫病的传播。
1.2 养殖场(户)没有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
最近几年来,虽然通过生态化标准化养猪场的建设,上了一批高档次的畜牧场。但从全市来看,畜牧场的标准化程度依然不高,还存在着大量“低、小、散”的畜禽养殖场。部分养殖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和技术落后,不愿投入资金,物力到无害化处理上。
1.3 监督监管难度大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再者养殖场户都是偷偷地乱扔乱弃病死畜禽,虽说监督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养殖场户进行监督检查,但很难掌握和取得他们乱扔乱弃病死畜禽行为的证据。
1.4 生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经费到位不及时
2011年7月,国家出台政策,对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但由于多方原因导致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不及时,没能调动养殖场户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的积极性。
1.5 缺少先进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与方法
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深埋、焚毁、高温化制、丢填埋井自然发酵分解等方法,但每种方法都相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深埋是不是需要找很多地方,焚毁是否会污染环境,填埋井的资金投入等。
2 措施
2.1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本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通过发放宣传册、告知书,刷写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辆,利用电视、报纸新闻媒体等形式,加强对养殖场(户)法律法规以及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危害性的宣传,让养殖户家喻户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2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一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立举报电话,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病死畜禽乱扔乱弃监督工作中;二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养殖场周围沟渠、树林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对发现乱扔乱弃病死畜禽的行为,积极调查取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不按照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和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动物尸体的,责令无害化处理,同时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做到惩处一起,教育一片。
2.3 及时解决生猪无害化处理运输难和生猪处理补贴经费落实不及时等问题
济源市购买密封冷藏运输车8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积极会同财政部门与中华保险公司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围绕抓保险、促发展、保安全的理念,实施“以防促保、以保助防”,探索建立了“清查登记三签字、投保处理两集中、死亡勘察两到场、保险理赔一卡通、防保督查两到位”的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主动报案难、组织运输难、规范处理难的问题,不仅将保险这一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更有效规范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据统计,济源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007年能繁母猪保险开办之初的6万头增加到2013年入保时的9万多头,增长了50%;7年来,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52万头,育肥猪30万头,养殖户缴纳保费800余万元,目前已获得赔款2 700余万元,是养殖户缴纳保费的3倍多,保险公司的赔付率达60%,养殖户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4 引进先进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和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关系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大小,关系到废物能否有效利用。一年来,该市建设区域化处理厂2个,采用先进技术对病死畜禽统一进行集中处理,一方面能达到无害化、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另一方面对病死猪高温处理制成有机肥料从而变废为宝,既能做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又能做到有效利用。
总之,病死畜禽乱扔乱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需要从机制和体制上为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政策保障,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监督,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保证病化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 上一篇:土壤益生菌有望治疗肺结核 [2017-03-23]
- 下一篇:益生菌呵护肠道 收获美丽大健康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