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钦州市的水产养殖版图中,牛蛙养殖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牛蛙需求的持续增长,当地许多养殖户投身牛蛙养殖产业。然而,传统高密度养殖模式带来的弊端逐渐凸显,水体黑臭、牛蛙健康受威胁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就在养殖户们为此发愁之际,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 —— 益生菌 + 浮萍循环养殖模式在钦州市的牛蛙养殖场悄然兴起,为牛蛙养殖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走进钦州市采用该模式的牛蛙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养殖池里,牛蛙们活力满满,或欢快跳跃,或惬意栖息,丝毫不见被污染环境困扰的迹象。而尾水池水面上,翠绿的浮萍随风摇曳,不仅为养殖池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景致,更在默默发挥着净化水质的关键作用。
在这个创新养殖模式里,益生菌可谓是 “幕后大功臣”。养殖户们选用的 “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剂”,是益生菌发挥功效的核心所在。使用前,养殖户会先将 1 包该生物消毒剂与 200 克红糖、10 公斤温水放入容器,简单密封后静待 24 小时以上,若能达到 72 小时激活效果最佳,得到的激活菌液便是治理养殖水体的 “秘密武器”。以 200 立方米的小水体牛蛙养殖池为例,只需将 10 公斤激活菌液适当兑水后均匀喷洒或泼洒进去,短时间内就能实现除臭、分解水体有害物质以及清淤改底的效果。
益生菌发挥作用的原理十分科学。当它们进入水体后,会迅速形成优势菌群,与有害微生物展开 “激烈竞争”,抢夺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益生菌通过分泌各种酶类,将牛蛙排泄物、残余饵料等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有的被微生物进一步利用,有的则沉降下来,从而有效减少了水体中的污染物。同时,益生菌还能抑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产生,降低它们对牛蛙的毒害。更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维生素、氨基酸等有益物质,这些物质不仅改善了水体环境,还增强了牛蛙的免疫力。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牛蛙,皮肤疾病和死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为了维持养殖水体良好的生态,养殖户们还会在新水入口处长期滴入激活后的菌种。这一操作就像是给养殖水体安装了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的 “生态净化器”。在传统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中,为了维持水质,养殖户往往需要频繁大量换水,这不仅耗费大量水资源,还会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增加牛蛙的应激反应,导致疾病发生。而现在,通过持续投入益生菌,新进入的水源能得到实时净化和调节,更好地融入养殖池中的生态系统。这样一来,换水频次和用水量大幅减少,养殖成本降低了,牛蛙也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除了益生菌,浮萍在这个循环养殖模式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养殖尾水的处理一直是实现生态环保、零排放的关键难题,而在尾水处理池中种植高淀粉或者高蛋白浮萍,成为了钦州市牛蛙养殖场净化水质的 “妙招”。
浮萍具有强大的吸收和净化能力,能够快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若留在养殖尾水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而浮萍的存在有效阻断了这一恶性循环。随着浮萍的不断生长,养殖尾水在其作用下逐渐变得清澈透明。净化后的水经过检测和处理,重新返回养殖池塘用于循环养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这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还避免了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真正达到了生态环保、零排放的目标。而且,浮萍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收获后的浮萍可以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
在钦州市的这些牛蛙养殖场,采用益生菌 + 浮萍循环养殖模式后,养殖户们切实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牛蛙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长势快速,产量也随之提高。更重要的是,养殖过程实现了生态环保、零排放,既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又为牛蛙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创新的养殖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对于其他地区的牛蛙养殖户来说,钦州市的成功经验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为解决高密度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也为提高牛蛙养殖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种养殖模式的广泛推广,整个牛蛙养殖产业将迎来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