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肠道定植是怎么一回事?
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不久,外界的细菌就逐渐进入体内,有的细菌和肠道有一定的亲和力,通过黏附和定植,成为了常驻菌,有的细菌没有亲和力,不能黏附和定植,这些菌就成为了过路菌。
健康的肠道菌群定植对于早期免疫的形成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保护宝宝抵御感染和过敏的威胁。益生菌最终发挥作用的地方在消化道的下端,即小肠中下段和大肠内,因此益生菌能否对抗消化道的各种消化液到达目的地--肠壁上,取决于它们的“黏附”和“定植”能力。
益生菌在肠道内的生理过程 第一步是“黏附”: 黏附是指细菌与宿主肠上皮细胞结合的过程,其特征:首先是宿主的特异性,来自人体的细菌不一定能在动物体内定植,同样来自动物的细菌也不一定能在人体定植;其次是菌株的特异性,同一种属的细菌有的菌株可以黏附定植,有的则不可以;另外,还需有足够的量,黏附有群体效应,细菌只有达到一定的量,黏附才能牢固。 黏附可避免益生菌被胃酸、胆汁等胃肠道分泌的液体和肠道的蠕动所清除,而“定居”下来的菌由于“先来先占”减少了其他有害菌的“定居”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大量“好菌”的存在,形成了“生物屏障”作用而防止“坏菌”接近肠道的上皮细胞。 第二步是“定植”: 定植是益生菌生长发育的前提,是在黏附下发生的一种生理功能。细菌在定植后才可以在黏附膜表面形成微生物膜,防止外籍菌入侵,保护肠粘膜的健康。通常从体内(粪便)分离的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均具有较强的黏附、定植和适应消化道环境的能力。 黏附和定植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使对于有粘附和定植能力的菌来说,有其他菌定植在先的话,后来的就挤不进去了,如果服用抗生素或其他原因,已经定植的菌也会逐渐减少或丢失,有害菌及部分条件致病菌就有可趁之机。
详解常见三联活菌的定植 人体不能自制益生菌,必须从饮食中补充,而且必须活着到达肠道,否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选择三联、原籍、低免疫性、含菌量大、具有定植部位的益生菌是临床常见选择。
一、长双歧杆菌 长双歧杆菌主要定植于肠道下端,生长需要弱酸性环境,48小时就能进入生长稳定期。其特有的果糖-6-磷酸解酮酶将葡萄糖分解为醋酸和乳酸,降低肠道的pH值,抑制外籍菌的生长、繁殖。研究表明长双歧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具抗菌活性,对假单胞菌属、金葡菌有抗菌作用。从而抑制了肠道中有害菌和致病菌的生长。 而且双歧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它的生长速度超过兼性厌氧菌,因而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专性厌氧菌可优势生长,而通常兼性厌氧的潜在致病菌处于劣势状态。作为肠道优势菌,它的益生功能显着,能紧密定植在肠粘膜,发挥营养肠道、阻碍有害菌定植、调节免疫、平衡菌群、修复受损肠屏障的功能。
二、乳杆菌 乳杆菌属于兼性厌氧菌,会消耗部分氧气,产生酸性物质,形成厌氧与弱酸性环境,为长双歧提供最佳生长环境,24小时内即可进入生长稳定期。乳杆菌可定植于肠粘膜,阻碍有害菌定植,也可促进小肠绒毛隐窝内干细胞分化、增殖,恢复受损肠道屏障。 由于胃酸和胆盐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益生菌被食入后必须要通过恶劣的胃液并抵抗来自胆汁的胆盐,在模拟胃肠环境条件下,乳杆菌可以顺利通过胃肠高酸、高胆汁盐环境,并在肠道实现黏附定植与正常繁殖。
三、粪肠球菌 粪肠球菌则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菌,需氧,抗逆性强,在肠腔内迅速繁殖快速消耗氧气,降低肠道氧化还原电势,为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提供合适生长环境,且繁殖速度快,12小时内到达高峰。粪肠球菌分泌酸性物质,抑制有害菌繁殖。作为乳酸菌的一种,粪肠球菌通过自身及其代谢产物调整菌群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保证菌群最佳优势组合的稳定。
四、总结 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快、作用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抑制肠内有害菌(如沙门氏菌、志贺菌、致病大肠埃希菌及霍乱弧菌),使肠道功能得以改善。 另外,双歧杆菌双联活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并产生维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人体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营养作用。 临床发现,服用双歧杆菌双联活菌治疗后的厌食症患儿,食欲增强、摄食增多,身高、体重和皮下脂肪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贫血与营养状况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关于生命早期健康肠道菌群的定植,国内外专家一致强调:肠道菌群对人体的代谢、消化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生命早期健康肠道菌群的定植对于宝宝日后成长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李永敬 《益生菌与健康生活》 任亚方《益生菌对早产儿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 黄永坤、杨美芬《双歧杆菌的定植机制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 上一篇:善待身体,与肠道搞好关系 [2016-07-05]
- 下一篇:养猪专用复合益生菌在养猪上的运用效果试验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