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采用新型高温组合菌种制作异位发酵床高温持续分解,有大量成功案例欢迎验证
在养猪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一个难题却如影随形 —— 粪污处理。大量的猪粪尿若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散发刺鼻气味,污染空气,还可能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破坏生态环境。而如今,一项名为异位发酵床的技术,正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 “金钥匙”,为养猪业的绿色转型带来新的曙光。
异位发酵床技术,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但它其实是对传统发酵床养猪方法的重大改进。与传统模式不同,异位发酵床将猪只饲养区与发酵区域分开,这种巧妙的设计大大提升了粪污处理的效率和成功率,尤其契合中国猪场的粪污堆肥发酵需求。采用该技术的养猪场,无需大费周章地设置排污口,也不用对猪场进行大规模改造,只需在猪舍附近搭建一系列发酵槽,便开启了环保处理的新征程。
在发酵槽内,垫料是关键 “主角”。将粪污均匀喷洒在垫料上,微生物就开始大展身手。它们如同勤劳的 “清洁工”,利用发酵作用降解并消纳粪污,悄无声息地实现粪尿的零排放目标。不仅如此,这一过程还能产生附加值 —— 有机肥料。这些肥料可以出售,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还为猪场带来额外收益,降低了养殖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这项技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由于种种原因,异位发酵床出现了 “死床” 现象,使得它的推广受到阻碍,使用的人也逐渐减少。导致死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设计垫料太薄,低于 0.8 米的厚度无法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 “活动空间”;垫料配方不合理,全部使用谷壳,锯末太少,正确的锯末与谷壳比例应为 2:1;管理不善,喷淋过多粪污,超出了发酵床的承载能力;还有菌种选择不专业,产热低且无法有效分解粪便、消除氨气。
但困难并没有阻挡住技术前进的步伐。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科研人员和养殖户们共同努力,对异位发酵床技术进行了大幅改进。如今,它再度成为行业焦点,而其中的关键,便是菌种的优化。
经过大量实践和用户反馈,“异位发酵床专用复合菌” 与 “高热腐熟菌” 的组合脱颖而出。先来看 “异位发酵床专用复合菌” 的激活过程:将一包 1000 克的菌种倒入 20 公斤 35℃左右的温水中,再加入 750 克多糖性复合菌种营养基(若没有,也可用 2 公斤红糖替代),搅拌均匀后简单密封,静候 24 小时以上,这些菌种就被成功激活,如同被唤醒的 “小战士”,随时准备投入 “战斗”。激活后的菌种在密封条件下可保存半个月,在此期间使用,能保证发酵效果达到最佳。
“高热腐熟菌” 的激活也不复杂。把包装中的高浓度菌种放入 20 公斤 35℃左右的清水中,加入 200 克红糖或葡萄糖,在塑料容器中简单密封 24 小时以上即可激活备用。之后,将它与 “异位发酵床专用复合菌” 的激活液混合,喷洒到异位发酵床中,两种菌种相互协作,持续产生高温,温度可达 70℃。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粪污分解能力大大增强,而且持续时间长达 6 个月才需要补充一次菌种,有效避免了死床现象的发生。
在平果市的某养殖场,异位发酵床技术的效果得到了直观体现。现场的 RST 数字温度计显示着发酵床内的高温,这是微生物辛勤工作的 “成果展示”。养殖场的负责人笑着说:“自从用了这项技术,猪场的环境好多了,以前的臭味没了,还能卖肥料赚钱,真是太好了!”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异位发酵床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养猪场采用这一技术。它不仅能解决养猪业的污染难题,还能助力我国养猪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当然,在推广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含水量太多的粪污不适合直接运用到异位发酵床,遵循少量多次喷淋的原则,确保垫料总体含水量不超过 60%。同时,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充分发挥异位发酵床的优势。
异位发酵床技术在处理猪场粪污方面潜力巨大,其环保、资源化利用的特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尽管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坚持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它必将在未来成为推动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带来更多惊喜。
技术咨询与产品购买请联系我们专业的兽医技术员:刘小任 18176895589(微信同号)
- 上一篇:鸡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5-03-25]
- 下一篇:【视频】喂猪新招:桑叶变身发酵饲料,肉香成本降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