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黄老板的育雏妙招:发酵床打造 “恒温软垫”,让雏鸡在清新环境中健康成长
钦州黄老板的育雏妙招:发酵床打造“恒温软垫”,让雏鸡在清新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钦州的肉鸡养殖圈,黄老板凭借一套独特的育雏方法,让自家的童鸡养殖效益节节攀升,成为当地养殖户争相请教的对象。他的秘诀,正是将薄垫料发酵床技术巧妙应用于雏鸡培育,为脆弱的雏鸡打造了“恒温软垫”,既营造了清新无异味的生长环境,又守护了雏鸡肠道健康,助力雏鸡平稳度过关键的育雏期。
雏鸡阶段是肉鸡养殖的“黄金起跑线”,也是最关键的风险期。刚出壳的雏鸡绒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对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或肠道问题,导致成活率下降。传统育雏模式中,养殖户往往需要频繁调控温度、清理粪便,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难以避免鸡舍内氨气浓度升高、病原微生物滋生等问题。黄老板也曾面临这些困扰,直到接触到薄垫料发酵床技术,才找到了解决育雏难题的突破口。
黄老板所采用的薄垫料发酵床,核心在于为雏鸡构建了一个“生态小环境”。他会精心挑选新鲜无霉变的稻草、木屑等天然有机材质作为垫料,铺设10-15厘米厚的底层,这个厚度既能保证透气性,又能为雏鸡提供柔软的“床垫”。随后,他会按照科学比例活化“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将500克红糖、1包复合菌与5公斤温水倒入发酵桶,密封静置24小时,待菌群大量繁殖后,均匀撒在垫料表面并轻轻翻动,让有益菌充分融入垫料之中。
这些活化后的有益菌,就像一群“隐形的守护者”,在垫料中迅速繁殖。一方面,它们能快速分解雏鸡排出的粪便和尿液,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物质,从根源上减少氨气产生。黄老板笑着说:“以前进育雏舍,一开门就能闻到刺鼻的氨气味,现在哪怕凑近鸡群,也几乎闻不到异味,雏鸡打喷嚏、咳嗽的情况少了一大半。”据他观察,采用发酵床育雏后,雏鸡呼吸道疾病发生率下降了近60%,成活率从原来的85%提升到了95%以上。
另一方面,发酵床的“恒温”特性完美契合了雏鸡对温度的需求。雏鸡出壳后1-3天,适宜温度需保持在34-36℃,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3℃。传统育雏多依赖供暖设备,温度易出现波动,而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会释放热量,使垫料表层温度稳定维持在适宜范围。黄老板特意做过测试,冬季外界气温低至5℃时,发酵床表面温度仍能保持在28-30℃,夏季通过调整垫料厚度至10厘米左右,配合通风,垫料温度也能控制在25-27℃,真正实现了“冬暖夏凉”,省去了频繁调节供暖设备的麻烦。
更让黄老板惊喜的是,发酵床还成了雏鸡的“肠道保护伞”。垫料中的有益菌会通过雏鸡的啄食和呼吸进入体内,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以前雏鸡总爱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的问题,饲料浪费多,长得也慢。现在用了发酵床,雏鸡粪便成形、颜色正常,吃同样多的饲料,20日龄的雏鸡体重比以前重了15克左右,而且大小均匀,看着就精神。”黄老板介绍,由于雏鸡肠道健康,饲料成本也降低了8%-10%,按照他每年培育1万只雏鸡的规模,单这一项就能节省近万元成本。
在日常管理上,黄老板也总结出了一套简单高效的方法。他会每天观察雏鸡的活动、采食和粪便情况,每周翻动1-2次垫料,确保垫料透气均匀,避免局部潮湿发霉。当垫料厚度因分解而减少时,及时补充新垫料,始终保持10-15厘米的厚度。此外,他还会定期检查发酵床的温度和气味,若发现温度异常或有轻微异味,就适当增加菌种撒播量,确保发酵床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今,黄老板的发酵床育雏技术不仅让自家养殖效益大幅提升,还带动了周边不少养殖户尝试这种模式。“以前总觉得新技术复杂,试过之后才知道,这方法既环保又省心,还能多赚钱。”黄老板感慨道。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下,薄垫料发酵床技术为肉鸡育雏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新路径,而像黄老板这样敢于尝试、善于总结的养殖户,正用实际经验证明:好的养殖技术,不仅能守护畜禽健康,更能为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推动养殖业朝着环保、高效的方向稳步前行。
技术咨询与购买产品请联系我们技术员: 梁荣梅15878778381(微信同号)
- 上一篇:关于鹅霍乱病的防治与治疗指南 [2025-09-16]
- 下一篇:猪场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用药方案 [2025-09-16]